盛粥、遞饃、端菜、收碗……2013年12月29日清晨,十幾位身著白大褂的義工穿梭在鄧州火車站附近的愛心“粥棚”內。3個月來,依靠民間捐贈,這家“粥棚”已給近萬人次提供免費早餐。免費就餐的大部分是環衛工人,也有流浪漢和附近的市民。
  □東方今報記者 張定有
  通訊員 王中獻/文圖
  【現場】 小店盡坐“黃馬甲”
  2013年12月29日清晨,清冷的空氣凍得人連手都懶得伸出。7點整,清掃完所負責的路段,環衛工李波騎上三輪車,向位於鄧州市交通路和仲景路交叉口的“愛心粥棚”駛去。兩個多月來,他一直在那裡享受免費早餐。
  “粥棚”7點20分才開飯,李波趕到的時候,只能在門外找了個空位,店內十幾張條桌前,早已坐滿與李波一樣身著“黃馬甲”的人。5位“白大褂”跑前跑後,做著開飯前的最後準備。
  “粥棚”店面不大,僅有兩間房40多平方米,店門招牌上寫著“車站社區愛心粥棚”字樣,店內除了桌椅、人群,就是寫滿贊揚之詞的錦旗。
  “開飯嘍”,不知誰喊了一聲,“白大褂”們開始盛飯、送饃、端菜……當天的早餐是小米粥、饅頭和炒包菜。東方今報記者粗略算了一下,如按“管吃飽”的標準,每人大約需要3元,而當天約有90人前來就餐,“粥棚”要支出近300元。
  【體驗】 天下真有免費早餐
  每天準時到“粥棚”做義工的李春曉,是這個“粥棚”的發起人之一, 她介紹,早在3年前,她就開始做慈善活動,在做慈善的過程中,漸漸認識了同樣熱愛慈善的鄧州市民楊改琴、趙生會等人。
  在鄧州街頭,楊改琴等人發現一些環衛工人,為了省錢,捨不得到飯店去吃,早飯常常是吃饅頭、喝開水。
  經過商議,幾個人決定為他們提供免費早餐,名字就叫“愛心粥”。按照約定,趙生會、杜顯清、杜顯娥、索秋玉等人每月捐10袋面,郭偉平、王銀蘭把米全包下,何景芳提供油,唐俊清提供洗潔精,趙香敏購買了飲水機……就這樣,9月19日,愛心“粥棚”在環衛工人和流浪人員集中的車站社區開張了。
  李春曉說,一開始,好多人並不相信天下還有免費早餐,說他們是作秀,質疑“錢從哪裡來,誰做飯誰炒菜,能堅持多久”等,每天早上來吃飯的也只有十幾個人。後來不少人來體驗後,一傳十,十傳百,十幾裡外的環衛工人都一起來吃飯。
  【延續】 相信“粥棚”能支撐下去
  據瞭解,“粥棚”每年的房屋租賃費是8000元,平均每月有近萬元的支出,李春曉他們靠什麼支撐?
  李春曉說,“粥棚”開張一個月,就有志願者主動上門,幫助炒菜、熬粥、蒸饃,最初說好每月800元工資的兩個雇工,也感動得不要工資了,每天跑來做義工。
  另外,3個多月來,僅愛心企業和民間愛心人士捐贈的米、面和油,整整堆滿了一間房。
  一位開化妝品店的年輕姑娘,路過此地,回去後整箱子搬來了洗潔精,以及一些護膚品;一位姓韓的老太太看到粥鋪的瓷碗容易碎,甚至到超市裡面買了100個不鏽鋼碗送來;一位姓胡的先生每月初一、十五拎來一大袋麵包,為大家“加餐”;10歲的小志願者陳珂,每天下午放學後都會來幫著洗菜,打掃衛生;鄧州市愛心企業羅萊家紡送來了米、面、食用油,九龍泉礦泉水廠送來了桶裝、瓶裝礦泉水和麵條。還有人3元、5元、10元、100元地進行捐款……
  這些愛心人士捐助的錢物由專人進行登記。此外,“粥棚”還制定了食品衛生、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,使愛心粥棚規範化運作。
  “這個社會從來就不缺乏愛,我相信我們的粥棚能支撐下去。”李春曉說。
  河南小伙被網友
  贊為“中國好車主”
  現在寧波打工的駐馬店小伙秦明被網友稱為“中國好車主”。原因是,秦明的車遭刮蹭,蹭他車的人給了200元修車費,他修車只用了100元,剩餘的100元錢他還給了蹭他車的人。
  這件事,近日在網上引起@人民日報、@中國之聲等官博的轉發,引起網友熱議,並引發“平凡的善”的思考。
  2013年12月28日下午,東方今報記者電話聯繫上秦明。
  秦明是駐馬店泌陽人,今年27歲,目前在寧波一家銷售密封圈的店里打工。2013年12月26日早上,秦明出去提貨,自己的桑塔納車就放在店門口。他同事打來電話說他的車被蹭了。他急忙回到店里,發現蹭車的男士在等他。“一看我過來就遞煙,說‘師傅,我蹭住了你的車。’”秦明回憶說。
  車蹭得不嚴重,幾個圍觀的人提議給200元錢修車算了。秦明收下對方200元錢,而修車只花了100元。隨後,秦明按照對方留下的名片打過去電話,表示把剩下的100元錢還回去,給對方充話費。
  說到把100元還給人家充話費一事的想法,秦明脫口而出:“不是自己的錢,拿著心裡不踏實。”DF
 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趙丹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李鵬勛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愛心“粥棚”為近萬人提供免費早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40laajz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